北京时间4月1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院“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安全保障技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Fatigue of Li metal anode in solid-state batteries”。该成果是电气工程、化学、材料、力学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由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未来技术研究院刘毅杰老师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详见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q6807
未来技术研究院是西南交通大学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重大举措,致力于高质量建设学校人才特区。刘毅杰老师于2024年3月加入学院吴广宁教授团队,同年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建院3年来,学院重点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与医工交叉等新兴学科,着力组建大团队、孵化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孕育大成果、培育大人才。获批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博新计划)1项、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2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奖2项,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1项,着实发展成为学校人才引育留用的特区、学科交叉融合的先锋、未来技术探索的窗口。
特区建设,唯在得人,贵在成才。蓝图已经绘就,辉煌就等你我。未来技术研究院时刻迎接海内外贤才志士一起向未来。
学校主页报道链接:https://news.swjtu.edu.cn/info/1011/78545.htm
西南交通大学未来技术研究院:https://ift.sw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