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举办教学创新大赛备赛专题研习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13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月12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务处联合邀请校内外4位往届国赛获奖教师,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举行了教学创新大赛备赛专题辅导。教工部部长苏谦和教务处副处长康锐出席活动,我校参加大赛的教师和教师发展师参加研习。

去年10月底,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启动了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我校由教务处和教工部合作组织创新大赛相关事宜。经院系选拔推荐,目前初步确定15个备战省赛团队。专题报告开始前,苏谦指出,教学创新大赛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展现教师对教学的热爱,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实现以赛促教,引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康锐代表教务处,对入选教师表示了祝贺,同时对备赛提出了期望。他指出,教学创新大赛是体现各位老师和团队的教学创新能力、展现学校和学院教学水平的重要舞台。他感谢学院对教学创新大赛的高度重视及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希望大家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并请各学院全力支持教师参赛。苏谦和康锐均表示,教务处将与教工部通力合作,为老师们备赛参赛做好全程的支持、保障与服务工作。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张莹教授、首届国赛一等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周屈兰教授以及第二届国赛二等奖获得者——我校交通运输学院李力副教授和人文学院朱洁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参赛和辅导比赛的经验,分别聚焦基础课、课程思政、新工科和新文科赛道作专题报告。

张莹在题为“教学创新大赛全流程备战详解与基础课程参赛经验分享”的报告中,细致梳理解析了包括认真解读文件、参赛团队组织、文本材料撰写到创新汇报答辩等6或9个关键节点的大赛全流程,给出了许多实用策略和建议。她强调,所有教学改革创新的落脚点都在学生学习和人才培养成效。张莹还分析了基础课程注重演绎、抽象、内禀和逻辑的特质,给出“四个需要”着力点和“四个避免”踩坑指南。她分享了教育部通过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中国金师和一流课程,从而培养一流人才的有效路径。清晰明了的解读为老师们厘清了建设思路和重点。

微信图片_20230113170507.png

JHWL1143.jpg

本届大赛新增了课程思政组别,且每门课程都要有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基于此,周屈兰围绕“教学创新大赛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凝练与展示”展开报告。解析了大赛评分标准对课程思政的描述后,他抛出核心观点:教学创新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基础,课程思政是教学创新的必然结果。结合他“燃烧学”课程参加国赛时的教学设计、课程实录和答辩陈述情况,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周屈兰给出了如何找到课程思政切入点、避免说教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借此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统一”。他强调,在选择切入点方面,要尽量结合课程特点,做到细致分析、独辟蹊径,避免千篇一律。参培老师们表示,周屈兰充满热情的报告实践性和启发性很强。

a7989ee5b136fc608a7b96a57ace7fa.png

李力以交通运输核心专业课“行车组织”课程为例,解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她结合通知文件和论文,解读了新工科的建设重点和未来愿景,多次还原汇报现场场景,细述了如何展示课程情况、展开创新报告以及制作课堂实录的视频信息表和实录设计。她别出心裁的小游戏嵌入、对独特性痛点的把握、对评委提问的预案分析以及相关证据的强关联效应,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条分缕析的生动分享,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不断优化迭代升级的课程建设之路。

朱洁的报告聚焦在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赛道中的说服策略。介绍了宏观和微观视角的新文科概念和建设目标后,她强调,教学创新大赛获奖的关键,不仅是有效沟通,更是说服,这是在有限时空内传递关键信息的能力和技能。她着重从文字沟通、视觉传达、课程实录和现场报告四方面,介绍了自己“创新能力基础训练”课程的建设之路和参赛经验。对黄金圈法则、信息可视化、图文互证以及SCQA模型等策略的综合运用,找到优势并强化优势的招数、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课堂实录的重现,让老师们领略到了说服策略的魔力。

我校参培老师们从四位老师用心精彩的分享中,看到了国赛选手备赛过程中浩大的工作量,感受到了获奖老师们走过的课程创新长长久久的历程,体会到了荣誉背后沉甸甸的分量,最大的感受是眼界大开、受益匪浅。他们表示,将积极面对接下来课程创新和备赛中的困难与挑战,消化吸收四位老师所讲,博采众长,全力以赴。

JHWL1144.jpg


作者:梁慧颖   编辑:罗蕾